圖片來自華為
最近華為Mate20系列發布會,再次刷屏,因為對之前蘋果發布會的失望,這一次讓大家覺得國產手機真正的成為一線品牌。今天筆者要談的不是華為Mate系列的產品,而是要談談因為這個產品給顯示面板行業帶來的狂歡。
根據目前驗證和各家的信息匯總,對于本次華為發布會的幾款手機和手表產品的顯示屏供應商做了一個匯總。
圖片來自OLEDindustry整理
通過匯總筆者發現顯示面板的發展趨勢和全球面板產業的變化。
LCD進入手機時代的尾聲,OLED成為主流
從此次Mate 20系列使用的屏幕類型可以看的出,4款機型只有一款是JDI 的LCD屏,其他都是AMOLED,可見AMOLED在手機上的應用趨勢已經毋庸置疑了。
如今國產手機都在普及AMOLED,AMOLED就這樣悄無聲息的進入到了我們的生活。當前顯示領域已經不是LCD唱主角的時代,多年來占據主流市場的LCD已經被熱度較高的OLED屏幕所代替,而且柔性AMOLED的增長更為快速。
IHS Markit公布的報告顯示,由于iPhone X采用OLED面板帶動手機銷量提升,使得2017年智能手機應用面板市場規模相較于2016年增長33%,達到了448億美元,其中OLED面板的占比達到了45%,在2018年有望超越液晶面板。2017年,手機液晶面板由日本廠商JDI位居首位,中國天馬微電子市占率提升至16.9%,市占排名也從2016年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二位。IHS 預估,2018年智能手機用面板出貨量將年增6.9%至21.4億片,其中OLED面板出貨量預估將大增37.5%至5.5億片。2018年OLED面板占整體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比重預估為25.8%,2021年有望擴大至36%。
在過去OLED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但千呼萬喚不出來,如今京東方已確定給華為Mate 20Pro供應柔性AMOLED屏了,OLED屏幕的大規模生產已是事實。而且國內大陸還要維信諾、天馬、和輝、華星等等都在投入生產。但是據OLEDindustry對筆者表示,雖然BOE打入Mate 20pro供應鏈,但是根據過去華為對AMOLED屏的品質檢測標準,目前對外的公開的屏的良率要打折再打折,所以可能此次供貨的量不會太大。
目前OLED的技術已經開始慢慢突破,但是壽命、良品率、穩定性方面短板仍然還是問題,隨著目前國內OLED產業鏈的逐漸成熟,相信未來會得到很大提升。
許多業內人士認為OLED的手機普及時代已經開始來臨了,OLED是為移動設備而生的,價格和產能受限的OLED伴隨著顯示技術和產品的升級,在智能手機上將會取代LCD。
如今OLED無論是良品率還是生產成本都是達到了大規模生產的要求,相信在未來的顯示行業必將有更多的廠商以更快的速度加入到OLED的市場博弈當中,我國面板廠商也先后進入這一市場,隨著產能不錯上漲,OLED優異的物理特性和顯示優越性無疑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全球OLED顯示面板產業主力是中國大陸和韓國
我們一直在講全球顯示面板產業加速向中國大陸轉移,很多人都在說國內投了多少條線這些大的方向和市場說。其實也可以從使用的品牌來看。
而此次華為的發布會這幾款產品使用的顯示面板基本是中國大陸和韓國廠商。而過去顯示的集中地日本只有JDI,而中國的臺灣地區面板企業友達此次供應的只是手環,表中未列出。
韓國、日本和臺灣地區,一直是全球面板的主要生產地。正是為打破面板供應受制于人的困境,近年來中國大陸積極發展平板顯示產業,逐漸形成了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及川渝地區四大平板顯示產業集群,中國的面板全球市占率逐年提高,中國大陸才成為全球面板生產線投資最為密集的地區,也才有今天在很多大的品牌產品可以看到國內面板的身影。
的確,隨著近年來國內各地不斷加大平板顯示產業投資力度,中國正逐漸成為全球重要的面板生產基地,全球面板產業重心加速向中國大陸轉移。
在斥巨資布局上述高世代LCD面板生產線的同時,京東方、和輝光電、維信諾、天馬等中國面板企業積極投資AMOLED,成功實現了國產化。但是我們也不能盲目去追從國內AMOLED跟三星差不多的說法。
因為無論是從良率技術人才還是產品各個方面,國內跟三星AMLED差距不是一點點。就僅僅從產能來看,實際上三星的產能要比目前國內所有廠加起來還要多。而且很多公司從三星挖人,但是韓國對人才這塊抓的特別嚴,采用了每天罰款的政策限制人才來大陸,這些都說明大陸實際上跟韓國三星差距真的比我們想象的要大。
地點 | 企業名稱 | 世代 | 技術 | 產能(K/月) |
鄂爾多斯 | 京東方 | G5.5 | 硬屏 | 4 |
成都 | 京東方 | G6 | 柔性 | 48 |
綿陽 | 京東方 | G6 | 柔性 | 48 |
重慶 | 京東方 | G6 | 柔性 | 48 |
北京 | 京東方 | G2.5 | 硬屏 | -- |
武漢 | 華星 | G6 | 柔性 | 45 |
武漢 | 天馬 | G6 | 柔性/硬屏 | 30 |
上海 | 天馬 | G5.5 | 硬屏 | 15 |
上海 | 天馬 | G4.5 | 硬屏 | 7.5 |
上海 | 和輝 | G4.5 | 硬屏 | 15 |
上海 | 和輝 | G6 | 柔性 | 30 |
昆山 | 維信諾/國顯 | G5.5 | 柔性/硬屏 | 15 |
固安 | 維信諾 | G6 | 柔性 | 30 |
惠州 | 信利 | G4.5 | 硬屏 | 30 |
眉山 | 信利 | G6 | 柔性 | 15 |
深圳 | 柔宇 | G5.5 | 柔性 | 15 |
廣州 | LGD | G8.5 | 柔性 | 60 |
莆田 | 華佳彩 | G6 | 柔性 | 15 |
臺灣 | 友達 | G3.5 | 硬屏 | 10 |
新加坡 | 友達 | G4.5 | 硬屏 | 35 |
韓國牙山A1 | 三星顯示 | G4.5 | 硬屏 | 45 |
韓國牙山A2 | 三星顯示 | G5.5 | 柔性/硬屏 | 165 |
韓國牙山A2-E | 三星顯示 | G5.5 | 硬屏 | 8 |
韓國牙山A3 | 三星顯示 | G6 | 柔性 | 135 |
韓國牙山A4 | 三星顯示 | G6 | 柔性 | 30 |
韓國牙山A5 | 三星顯示 | G6 | 柔性 | 270 |
韓國龜尾E2 | LGD | G4.5 | 柔性 | 14 |
韓國龜尾E5 | LGD | G6 | 柔性 | 22.5 |
韓國坡州E6 | LGD | G6 | 柔性 | 30 |
韓國坡州E7 | LGD | G6 | 柔性 | 15 |
日本茂源 | JOLED | G6 | 柔性 | 15 |
日本SaKai | 夏普 | G4.5 | 柔性/硬屏 | 7.5 |
表格來自OLEDindustry整理
而且據此前IHS分析師Chase Lee在OLEDindustry的AMOLED產業化高峰論壇上表示,AMOLED市場里面最重要的兩個玩家,一個是中國,一個是韓國。根據數據顯示,2017年的整體出貨量,最多是三星,占據市場96%的市場份額;其次是維信諾,第三是LGD,它是在電視面板上出貨。除了市場份額的優勢以外,韓系廠商在OLED深耕多年,在技術上比中國有優勢。除了技術上的優勢和市場份額的優勢以外,韓系廠商還有價格成本控制上的優勢。
圖片來自IHS
但是隨著中國面板廠商在OLED產能上不停的加碼,從2017年開始,AMOLED面積中國廠商2018年所占的產能供應量達到12%,隨后擴充到38%左右。中國在OLED的產能還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
信息時代,平板顯示正變得無處不在,而面板是平板電視、平板電腦、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關鍵性核心顯示部件。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消費產品制造國,未來也將成為全球最大、最主要的顯示屏需求市場。
未來幾年,全球顯示產業格局和競爭態勢將發生深刻變化。一方面,隨著中國面板產能逐步釋放,全球顯示產業競爭日趨激烈;另一方面,新型顯示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孕育重大突破和變革。所以,我們更多應該正視我現在的現狀,做好更多的技術積累和布局,以應對未來。
Notch設計成手機主流設計,但也很快被代替
此次華為Mate系列全是采用Notch屏幕設計,也是市場主流的兩種劉海屏和水滴屏。實際上,從蘋果2018版iPhone X 開始采用帶有Notch的柔性AMOLED屏幕,2019版的全線產品包括LCD版本也都開始采用Notch設計。中國手機品牌華為,OPPO,vivo和小米也都紛紛采用Notch設計在其2018款的高中低全線產品機種上。
根據IHS Markit最近的《智能手機顯示屏信息服務》中的數據顯示,2018年第四季度智能手機Notch屏幕的出貨將達到一億六千三百萬片,滲透率為35%,而兩年前的2017年第一季度,這一比例是0.
圖片來自IHS
Notch屏幕的大批量量產是AMOLED和TFT LCD及其驅動IC和背光制程全線提升的結果,但智能手機終端廠商仍在要求面板廠商在屏幕制程技術上繼續突破,采用屏幕打通孔或透明孔的方式來安置攝像頭和3D結構光身份識別傳感器。
但是2018年以來,從vivo的升降式攝像頭到oppo的Find x的滑蓋式攝像頭,讓手機屏幕完全解放,實現真正的全面屏,這會讓Notch屏幕只能成為過渡性一個設計。當然目前主流機型很多還是Notch屏幕,但是下一代很多手機品牌開始不采用Notch屏幕了。所以筆者認為這個將是一個短暫的主流設計,未來是要實現真正意義上全面屏。
京東方液晶屏:http://m.cg35.cn/products/BOE/